在最初,
我们创造了建筑,
到后来,
建筑改造了我们。
最美中学
还记得,
自己的中学吧。
闭塞的校园:
古板的教室:
压抑的食堂:
寸草不生的操场:
土得掉渣的校服:
除了喂了狗的青春,
没有丝毫值得留念。
但位于北京西南五环外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却让在那里上学的学生们都忘了回家。
刚一落成,
就登上了,
《建筑学报》的封面。
看看别人家的学校:
(忍住、别哭)
学校从一开始,
就定义为花园学校:
力求给学生提供更多,
自然和开放的空间。
俯瞰整个建筑主体,
匍匐在起伏的山坡之上。
房子的“肚皮”和“山峰”相连,
与自然浑然一体。
顶楼的设计,
最体现设计者的巧思。
利用率最低的教学楼顶楼,被设计者改造成一个有机农场,为36个班的学生提供36块实验田。
每一个师生,
都可以在这里学习耕种。
在属于自己的田里,
做农田的主人。
种植蔬菜、小麦···
参与从播种到收获的,
每一个过程。
呼吸自然和泥土的气息,
感受城市孩子,
很难感受到的光与风。
收获的庄稼,
被送进学生食堂,
变成新鲜的馒头花卷,
绝对绿色无污染、无公害。
“起伏山坡”的结构,
将学校的功能空间,
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穿过明亮开放的门厅,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
造型惊艳的,
清水混泥土楼梯,
原始古风十足。
人走在其中,
好似画中游。
门厅往上走是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行政楼等重复性更高更严格的功能区域。
房山教室的设计,
在视觉上弱化了,
教室走廊的隔墙,
但不完全通透。
既不像传统教室幽暗封闭,
也不会因为完全开放,
影响教学。
宽阔的长廊,
如同一条宽大的河流。
各种颜色的“岛屿”,
星罗棋布。
学生们可以在这个,
半围合的私密空间里,
独享知识的浩瀚,
或进行小型群组活动。
与其说,
这是一所学校,
它更像一座艺术馆。
硕大的舞蹈教室,
是地表之上的,
另一个重头戏。
教室一面,
是超大的落地玻璃,
一面是巨大的反射镜墙。
阳光倾洒而入,
窗外微微隆起的“山丘”,
和葱茏的绿色映入室内,
学生宛若置身室内花园。
门厅往下走,
是“风雨操场”、攀岩墙、
报告厅礼堂和食堂。
室内的“风雨操场“,
位于地表的诗歌花园之下。
诗歌花园座椅上镶嵌的玻璃,
就是“风雨操场”的天窗。
外形犹如阶梯的报告厅,
建在小水池之上。
坐在阶梯上看书,
便可感受时光静好。「 文章来自搞笑大小王 www.gxdxw.cn 」
每个不同的空间,以其不同的高度需求,从下面推动地面隆起成不同形态的山丘。它们的屋顶以景观园林的形式,成为新的起伏开放的“地面”。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是中国第一个,
绿色三星级学校。
人工地面的起伏,
暗含了建筑,
与大地接触的方式。
整个校园地面,
没有浇灌的水泥,
都是在原始地面上,
直接覆盖绿色植被。
你可以席地而坐,
就像回到自然一样。
设计者力求构建一个校园生态:无论屋顶还是地面,景观并非简单的修补,而是参与整个下原生态的平衡。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
学生更能切身体会,
自然不能一味索取,
而要学会与之共生。
学校的操场下,
有两个大型的雨水回收池,
收集宝贵的雨水,
来灌溉农田和花园。
为了最大化利用,
自然风和自然光线,
建筑的布局和几何形态,
都把被动的节能考虑在内。
苍翠竹林、默默水潭、
绿植山坡、青石板路···
这是一个校园,
更像一个公园。
北京房山分校项目,
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
(创始合伙人李虎+黄文菁)
正如它的名字传达的那样,
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
倡导包容与自由,
呼唤内与外的交融。
即使一座中学,
也能折射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使一栋建筑,
也能发挥社会对城市的巨大变革潜力。
建筑,
拥有可以,
改变世界的力量。
来源:匠心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