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恋人要谨慎,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反映了你的地位……
最初的平等岁月
“妻,妇与夫齐者也”(《说文解字》),先秦时期妻在家庭中的地位绝不亚于丈夫。夫妻互称“良人”和“君”。好听又悦耳,这才是真正的相敬如宾。
如今的我们……要不要这么霸气啦……
先秦是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社会处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协作关系,很正常,也很平等。妻子敬称丈夫为"君"、"子"、"士"、"主",表示对“一家之主”的尊敬。社会舆论也是以"寡妻(少有的贤妻)"、"令妻"、"伉俪"等词来表示对女性的赞扬态度。
“夫尊妻卑”的小苗头
这种平等互敬的称呼在秦汉隋唐时期都非常适用,直到汉朝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思想。“夫为妻纲”教导丈夫要注重对妻子道德方面的教化,而妻子呢,处于服从者的地位。
“齐眉举案”现在是形容夫妻互敬啦,在之前是来形容妻子给丈夫送饭时,托盘与眉平、低眉顺眼的姿态……
这个时候,官爵称谓“郎"、“姓氏+郎”被女子借用为对丈夫的尊大式爱称。合成词也出现了,如先秦“郎君”、“郎伯”、以及之后的“夫君”、“夫婿”,两个褒义词合在一起,丈夫的高贵地位更加凸显了。
你饿不饿,十娘给你下面条啊
丈夫对外也会谦辞自己的妻子为“荆妇”、“山妻”,男尊女卑的小火苗初步燃起?这样说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称赞别人的妻子还要用尊称“令室”、“德配”等词——这两面派,跟长了脚的玻璃球一样油滑。且说这是“夫尊妻卑”的先兆吧。
少数民族带来的情趣
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进了中原,儒家文化的地位被新鲜大胆的异域文化所撼动,夫妻间又回到了较为平等、有情趣少礼教的状态。
丈夫称妻子“阿奴”、“新妇”,妻子称丈夫为“君”、“郎君“、“夫婿”。如果妻子比丈夫地位高或者丈夫尊敬妻子,丈夫还会自称为“下官”。北齐高祖高欢见自己的侧室尔朱英娥时,必定会穿戴整齐,称自己为下官,这份敬重,大概是因为尔朱英娥曾经是北魏孝庄帝的皇后吧。
《南史·后妃传》中,帝(萧昭业)谓皇后(何婧英)曰:“阿奴暂起去。”
夫妻间还有爱称“卿”,以及更亲昵的“卿卿”。这词儿主要是丈夫称呼妻子,因为“卿”字本身是两个人面对面亲密无间地用餐,表现是爱而不是敬。
后人林觉民《与妻书》中第一句便是感人肺腑的:“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对于女性的褒义道德性评语“贤妻“、”娇妻“、”仁妻“、”良妻“也增多了。不过,这种文绉绉的溢美之词还是大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程朱理学 妻子的地位低到家了
宋元明清的时代,怎么说呢。一方面宋明理学达到极致,丈夫对外不弄几个贬称来呼妻子就好像不好意思说话了似的,另一方面宋朝市民阶层崛起带来民间文化繁荣,夫妻间五花八门的俗称也增加了。
新称谓增多:女子用“官人“、”相公”这些官爵尊大式的词语恭恭敬敬地称呼丈夫,大男子主义的人或许会很喜欢,听上去神气满满。妻子甚至还自降身份,跟着仆人一起喊丈夫为“老爷”,这就绝对带着自我低贱的奴化性质了。
最广为人知的“官人”↓不过这倒不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只是他人对西门庆的尊称
丈夫主要用这三个词来称呼妻子:”娘子“(与“相公、官人”配用。北齐通称妇女,元代称已婚妇女,明代称少妇时更有娇爱意味)、”娘“(既可以称自家妻子,也可以称别人的妻子)、“太太”(与“老爷”配用。是明代尊称官员夫人或长辈已婚妇女的叫法。但很快平民化)。
白娘子一声娇呼:“相公”,许仙含情脉脉回应“娘子”。你们考虑后面小青的感受了吗?
顽皮精怪的蓉儿谁也不服,唯独在靖哥哥目前乖乖的,一副小女儿情态撒娇状
俗称“老公老婆”出现:“老公”最初用来尊称老年男子,类似于“老伯伯”,而“老婆”用来指老年妇女。后来,“老”字义虚化了。从宋代开始,这俩词开始对应着指夫妻。
不过清朝之后,喊“老公”的人就少了。此时“老公”指“太监”。如果在街上这么乱叫,很可能被拎回屋子里打一顿了。
说到打,民间还有“打老公”的说法,这跟河东狮吼和小粉拳都无关。一说是明末李自成进京杀了很多太监,二说是因为太监仗势欺人,“矿监税使”欺压百姓,于是经常被愤慨的人民一顿好打。
歧视性贱称出现:宋元明清是封建社会中后期,程朱理学被运用到极点,男尊女卑也被扩张到了极点,走向了让人难以接受的极端。
此时,女性变本加厉地自称“奴”、“奴家”、“妾身”,这些都是义同卑幼的称谓。丈夫更是过分,更加频繁地用“贱”字称妻,如“贱内"、"贱荆"、"贱累"、"贱房"、"贱妻"、"贱室”等。还有“拙妇"、"拙荆"、"寒荆"等,怎么损怎么来。
好在,清朝灭亡后,封建统治也崩了,这些恶习气也随之逐步减少。
新旧称呼混杂,“爱人”一枝独秀
新旧时代交替的民国时期,纳妾制度相关的“姨太太、妾”消失,尊卑色彩的“官人、老爷、贱内、妾身”慢慢消失,“丈夫、妻子”这样的基本称谓和“老婆”俗称,以及“孩子他爸,孩子***”含蓄的称谓依然在使用。还有一些新鲜的称呼,比如知识分子夫妻互称姓名(此前妻直呼夫名不恭敬)。
另外给大家看一下民国才子在称呼如何花式秀恩爱:
朱湘 To 刘霓君
霓妹我的爱人,我希望这四年快点过去,我好回家抱你进怀,说一声:“妹妹,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海外寄霓君》
徐志摩 To 陆小曼眉,我写日记的时候我的意绪益发蚕丝似的绕着你;我笔下多写一个眉字,我口里低呼一声我的爱,我的心为你多跳了一下。——《徐志摩日记》鲁迅 To 许广平“此刻是十二点,却很静,和上海大不相同。我不知乖姑睡了没有?……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度 过预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忧虑。”——《两地书》蒋介石 写 宋美龄到家后专心游览庭院,与妻在月下谈心也 / 昨晚与妻聚后依依不舍,夫妻爱情老而弥笃,屡想中止其覆美也。但为国家与外交计,又不能不令其行。——《蒋介石日记》
太浪漫了。单身狗们心都碎了:谁能这么喊一个给我听听啊?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象征着男女平等的词“爱人”迅速传播并广泛流行。
这一称谓最早见于郭沫若新文学诗剧《湘累》中,“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这一称谓。
“这是我爱人,王建国同志……”
意味着为了共同理想和事业而奋斗的革命伴侣的称谓开始在党内流行,而后更广泛地散播开来。落落大方又不失亲昵地这样介绍自家伴侣,深得城市中青年知识分子们的心。
旧称呼重新启用
改革开放后,沿用几十年的“爱人“一词却有所淡化。为啥?随着中西交流越来越密切,向歪果仁谈起“爱人”(Lover)时。老外还以为他在谈论“情人”呢,多尴尬。日语里汉字“爱人”也是指“情人”。就连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也少用。
于是旧称谓如“先生“、”夫人“、”太太”重新被启用。郑重有身份,优雅而知书达理。不过西化的香港不这么想,自从民国废除太监后,香港女人就首先喊起丈夫为“老公”。BTV里带着港台腔的“脑公呐……”是不是很熟悉?改革开放后,港台风南吹,内陆小两口也开始亲昵地互称“老公老婆”。
如今……
老婆大人?领导?亲爱的?宝宝?二狗子?还是直接叫“诶”?
你怎么称呼你家那位?
-end-